国家桑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是由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南充创新桑产业技术研究院承担建设的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嘉陵区是“中国桑茶之乡”。通过标准化引领示范,嘉陵桑茶生产改变了以往的“门前屋后栽桑,小家小户养蚕”模式,实现了“一片桑叶成就一个产业,一片桑叶致富一方百姓”。
主要做法:
探索两条路径,助力嘉陵桑茶高质量发展。以“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思路为指引路径,搭建茶桑种植、桑茶加工、农业循环、产品质量安全、乡村旅游、品牌管理六大子体系有机融合的嘉陵桑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为行动路径,政府提供平台与政策支持,企业牵头开展标准化种植与加工园区建设,合作社链接企业与农户,匹配与调整原料供应与加工需求,农户出让土地进入园区务工,成为桑茶产业发展主力军。
制定四类标准,引领嘉陵桑产业成群成链。聚焦建园、剪伐、育苗、种植、收购、加工等环节,制定四川省地方标准、南充市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共计13项。通过标准实施应用,提高桑茶生产质量,规范桑茶加工流程,提高文旅研学服务水平,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推动多维贯标,打造标准化现代农业园区。开展集中培训、乡镇专场、线上互动、现场实操、一对一指导等标准化知识培训,制作茶桑养型标准树体模型、青少年教育活动手册等,让标准宣贯通俗化、趣味化。对标准化示范主体实施监督检查,指导原料收购区优化、加工区域管理、信息记录档案建立等,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
取得的成效:
示范区创建以来,实现了传统桑产业由“栽桑养蚕”向“栽桑养人”的转变,助力桑产业成为富民产业、支柱产业。建成有机茶桑基地0.3万亩、核心茶桑园区1.3万亩、专用标准化茶桑园5万亩。园区茶桑生产标准化覆盖率100%,年产桑茶3000吨,年产值2.6亿元。以双桂镇三龙场村为例,该村是嘉陵区最早的茶桑基地,有11个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示范建设,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大幅增加,帮助近4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全村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