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园艺标准化示范区是由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成都添益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建设的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温江种植花木历史悠久,是川派盆景、植物编艺的发源地。示范区建设以来,温江区通过规范种植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创建园艺品牌,走出了“标准引领、内强品质、外塑品牌”的发展路径,加快推动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强化标准制定与实施。围绕观赏苗木、植物编艺、川派盆景、盆花等,搭建涵盖产品实现、产品保障、产品流通、园艺品牌和农旅融合的园艺全产业标准体系,收集并整理各类标准262项。《苗木控根容器培育技术规程》助力提升苗木移栽存活率,《金弹子川派盆景制作培育技术规程》有利于传承川派盆景传统技艺,为盆景新消费品种商品化提供标准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标准培训,培养既懂园艺种植技术又懂标准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升级生产型、交易型和景区型标准化示范点5处,打造标准化主题公园3处。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促进园艺产品线上展示与销售。对经济价值大的盆景或编艺产品配备专属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产品基本信息、技艺特点、执行标准、养护说明、制作人简介等信息,生产者也可更便捷、更全面地了解消费趋势,进而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类型。
开展园艺标准化示范。园艺从业者采用“标准化、容器化、水肥一体化”生产方式,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使苗木移栽存活率超过95%,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提高温江园艺整体产品质量。深挖温江园艺历史文化资源,设计温江园艺“伴手礼”,大力打造温江园艺品牌,申报温江园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6项、植物编艺专利3项。
取得的成效:
通过示范区建设,温江园艺质量水平及品牌影响力均得到提升,为全国园艺产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温江经验”。目前,温江园艺种植面积达17.06万亩,2022年上半年园艺销售额达14.03亿元。温江园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累计实现花木出口额2520万美元,当地培育出口企业10家,园艺从业人员总数超10万人。“温江花工”品牌被人社部评为“行业引领类劳务品牌”,带动产业链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