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色小水电创建示范区是由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建设的第十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宜黄县有水电站85座,装机容量5.22万kW。正因为水能资源丰富,农村水电因地制宜地成为了宜黄生态绿色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示范区建设将绿色小水电站创建经验推广至全省,带动了江西绿色水电站创建热潮。
主要做法:
绿色创建标准化。积极开展《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宣贯,鼓励支持企业参与绿色小水电行业标准评审,重点引导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申报、制定相关企业标准。通过示范区创建引领,绿色水电站理念深入了电站业主、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当地居民的心中。截至2021年底,全县累计创建绿色小水电站58座,位居全国前列。
生态流量定量化。绿色水电创建严格执行生态流量下泄制度,安装生态流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自动接入省级生态流量监管平台,接受政府监管与群众监督,充分保证生态流量实时下泄。起草《宜黄县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及《江西省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办法》,在制度层面进一步提高生态流量监管效能。
厂区管理规范化。示范区内电站融入厂区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地打造“一站一景”,提升厂容厂貌。比如,拱坝充分利用“拱”的特点与泄洪时形成的瀑布观感,打造出“拱中瀑布流”的景观。通过远程集约化改造,电站实现自动调节水位发电和远程控制,基本达到少人或无人值守程度,大大缩减了人工成本。
取得的成效:
示范区创建以来,宜黄县已成功创建4座绿色小水电。项目组举办了多期绿色水电创建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100余人;验证了《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及可操作、可推广等特性,提出4条修订建议;编写《绿色小水电创建指导手册》,将绿色小水电站创建经验推广至全省。绿色小水电创建的“宜黄样本”,在推动水电行业绿色发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消除小水电安全隐患、增进民生福祉、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